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已从传统的动力系统、内饰设计逐步转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赛道。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打造的高端智慧出行品牌,问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突破备受关注。近日,问界M7迎来重磅OTA升级,其搭载的ADS 2.0智驾系统实现关键性功能进阶——正式支持“无保护左转”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操作,标志着华为在高阶智驾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所谓“无保护左转”,是指在没有左转信号灯或专用左转相位的交叉路口进行左转操作。这一场景对自动驾驶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车辆需要精准识别对向直行车辆、横向过街行人、非机动车以及交通信号状态,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实时判断安全窗口,并完成流畅、合规的变道与转弯动作。由于涉及多目标感知、行为预测、路径规划和控制决策等多项核心技术的协同运作,长期以来被视为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落地的关键难点之一。
此次问界M7所升级的ADS 2.0系统,依托华为自研的融合感知架构与超算平台,实现了对该类复杂场景的稳定应对。系统通过1个远距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及高精地图数据的深度融合,构建出高达360度无死角的环境感知能力。尤其在目标识别方面,华为引入了BEV(Bird's Eye View)鸟瞰视角感知算法与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大幅提升对“鬼探头”、加塞车辆、突然横穿行人等突发状况的预判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ADS 2.0在决策层采用了类人驾驶逻辑,不再依赖固定规则库,而是通过海量真实路况数据训练出的AI大模型进行动态决策。这意味着系统在面对无保护左转时,能够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综合车速、距离、对方意图等因素,选择最佳切入时机,避免激进或过度保守的操作,真正实现“拟人化”驾驶体验。
实际路测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一线城市的典型城市场景中,问界M7在开启智驾模式后,可自主完成超过90%的无保护左转操作,成功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用户反馈表明,系统在早晚高峰等复杂交通条件下仍能保持高度稳定性,显著减轻驾驶负担,提升通勤效率与安全性。
此次升级不仅是功能层面的迭代,更是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一次集中体现。从芯片(昇腾)、操作系统(鸿蒙座舱)、传感器融合到云端训练平台,华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车-云-图”协同体系。特别是其自研的乾崑智驾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闭环能力,每辆行驶中的问界车辆都在不断采集边缘场景数据,回传至云端进行模型优化,再通过OTA推送给全量用户,形成“越开越聪明”的进化机制。
此外,华为还推出了“智驾领航员计划”,鼓励用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智驾功能测试,收集更多长尾场景数据,加速算法迭代。这种“用户共创+快速迭代”的模式,正在成为推动高阶智驾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引擎。
从产业角度看,问界M7此次升级也释放出明确信号:城市NOA正从“可用”迈向“好用”阶段。过去一年中,包括小鹏、理想、蔚来在内的多家车企纷纷推出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但多数仍局限于主干道或简单路口。而问界依托华为的技术积累,在复杂路口处理能力上已建立起明显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电动SUV市场的竞争力。
当然,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理性看待边界。尽管ADS 2.0已具备高度自动化能力,当前仍属于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华为方面也多次强调“安全是智驾的第一准则”,所有功能上线前均经过百万公里级仿真测试与实车验证,确保万无一失。
展望未来,随着高精地图覆盖范围扩大、车路协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AI算法持续进化,真正的“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或将不再遥远。而问界M7此次对无保护左转的支持,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重要一步。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安全、更便捷、更具未来感的出行体验。
可以预见,在华为持续加码智能汽车生态的背景下,问界系列车型将在智驾领域持续领跑,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阶的自动化迈进。而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出行革命,正在悄然改变我们与汽车的关系——从“驾驶者”到“同行者”,人与车的交互将更加自然、智慧与和谐。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