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航运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携手船舶制造与航运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新一代环保型滚装船,实现了运输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突破——整船运行减碳23%,装卸货环节实现零排放。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出口物流体系迈入绿色新时代,也为全球海运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
传统滚装船(Roll-on/Roll-off Ship)主要用于运输整车、工程机械等可自行移动的货物,因其高效便捷的装卸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出口运输。然而,这类船舶长期以来依赖重油或柴油作为动力,碳排放强度高,且在港口装卸过程中,车辆启动、怠速运行会产生大量尾气,加剧城市空气污染。面对“双碳”目标的紧迫要求,如何实现滚装船的绿色升级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比亚迪此次推出的新型滚装船,核心突破在于将新能源技术系统性地融入船舶设计与运营全流程。首先,在动力系统方面,该船采用“纯电+岸电+节能混合推进”模式。航行阶段使用高效锂电池组与低排放主机协同工作,显著降低燃料消耗;靠港期间则完全切换至岸电供电,彻底消除港口区域的废气排放。据实际测试数据显示,相比同级别传统滚装船,该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达23%,相当于每年减少数千吨二氧化碳排放。
更引人注目的是,该船在装卸货环节实现了革命性创新。以往,汽车在滚装船上装卸时需依靠自身燃油发动机启动并缓慢驶入船舱,这一过程不仅耗能,还释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比亚迪新船则首次引入“静默装卸”系统——所有运输车辆在进入码头前即关闭发动机,通过智能化电动拖车与磁力导引轨道系统,实现全自动、无动力牵引装卸。整个过程无需车辆启动,真正做到了装卸作业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
此外,船舶内部结构也经过优化设计,配备光伏一体化甲板与能量回收系统。船体顶部铺设高效太阳能薄膜电池,日均发电量可满足部分辅助设备用电需求;而车辆在舱内移动时产生的微小动能,也能通过压电材料地板转化为电能储存利用。这些细节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能源自给能力,强化了整体环保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滚装船并非孤立的技术试验品,而是比亚迪全球化供应链绿色升级战略的关键一环。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领先的企业,比亚迪每年有数十万辆汽车通过海运发往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市场。传统物流模式下的碳足迹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通过自主投资建造绿色船队,比亚迪不仅掌握了物流主动权,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全产业链减排。
业内专家指出,比亚迪此次技术突破的意义远超单一企业范畴。它证明了新能源技术在重型运输装备中的可行性,为航运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解决方案。国际海事组织(IMO)已设定目标:到2030年全球航运碳排放强度较2008年下降40%,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在此背景下,电动化、智能化、零排放的船舶将成为主流趋势。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目前纯电动滚装船的续航能力受限于电池能量密度,尚不适合超远洋航线;充电基础设施在部分海外港口尚未完善;初期建造成本也高于传统船舶。但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全球绿色港口建设加速,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可以预见,比亚迪此次在滚装船领域的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跃升,更是理念上的引领。它打破了“航运必高碳”的固有认知,展示了中国制造向绿色、智能、高端转型的坚定步伐。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一条条“零碳航线”将连接世界各大港口,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碳中和愿景注入强劲动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