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船到造船!中国车企砸百亿建船队,这才是真全球化
2025-10-18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剧烈重构的今天,中国车企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从“产品出海”迈向“体系出海”。过去,中国汽车依靠租用外国滚装船将车辆运往海外,如同“借船出海”,受制于运力紧张、成本高企和航线不稳定等多重制约。而如今,一场由车企主导、资本助力、战略驱动的“自主造船”浪潮正在悄然兴起——这不仅是一次物流方式的升级,更是中国品牌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出口规模的激增也暴露出一个致命短板:海运运力严重不足。全球专业汽车运输船(PCTC)总数有限,且大部分掌握在欧洲和日本船公司手中。旺季时一艘PCTC的日租金可达10万美元以上,且舱位一舱难求。这种“卡脖子”局面,让中国车企意识到:没有自己的船队,全球化终究是空中楼阁。

于是,一场“砸钱造船”的战略布局拉开序幕。比亚迪率先出手,2022年订购了6艘7600车位的大型PCTC,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组建一支超10艘的远洋船队;奇瑞紧随其后,与中远海运合作定制多艘专用运输船;吉利、长安、上汽等企业也纷纷通过自建、合资或长期包船的方式布局海上通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车企及相关物流企业已投入超百亿元人民币用于船舶建造和运力锁定,目标直指构建覆盖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的全球航运网络。

这一转变的意义远不止于解决运输难题。“从借船到造船”,本质上是从被动依附到主动掌控的跨越。拥有自主船队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发运节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交付效率,甚至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出口策略。更重要的是,船队本身也成为品牌全球化的象征——当印有比亚迪或奇瑞LOGO的巨轮驶入鹿特丹港或洛杉矶港,它传递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国家制造实力的宣示。

此外,自主船队还为产业链协同创造了新可能。一些车企开始探索“车+船+港口+售后”的一体化出海模式。例如,在重点海外市场前置仓储中心,结合自有船舶实现“门到门”服务;或与当地经销商联合打造绿色物流走廊,使用LNG动力或未来氨燃料船舶,契合欧美环保法规。这种全链条掌控能力,正是国际一线汽车品牌百年积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中国车企正以惊人的速度补齐这一课。

当然,造船并非易事。船舶建造周期长(通常2-3年)、投资巨大、运营复杂,且面临国际航运规则、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挑战。部分声音质疑:车企是否应专注主业,而非跨界进入重资产领域?但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全球化巨头往往具备纵向整合的能力。丰田拥有庞大的物流体系,特斯拉也在重构全球交付网络。对中国车企而言,现阶段的战略性亏损或许是值得的——今天的百亿投入,换来的将是明天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更深层次看,这场“造船运动”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变迁。过去,我们以低成本制造赢得市场;如今,我们正通过技术、品牌、渠道乃至基础设施的全面输出,构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从高铁到5G,从光伏到电动车,中国正在多个领域完成从“参与者”到“规则塑造者”的蜕变。而自主船队的建立,正是这一进程在汽车行业的具体体现。

当第一艘由中国车企定制、满载国产电动车的巨轮缓缓驶离上海港,穿越印度洋,抵达挪威海岸时,它承载的不只是数十万辆汽车,更是一个产业的雄心与一个时代的信号:中国的全球化,不再只是商品的流动,而是系统能力的输出。从借船到造船,从跟随到引领,这条路注定漫长,但方向已然清晰。

15522667382 CONTACT US

公司:天津之擎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开发区南海路12号A3栋708室

Q Q:3926574901

Copyright © 2022-2025

津ICP备202502799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5522667382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