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中,SUV车型因其空间宽敞、视野开阔、通过性强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在国产汽车品牌的推动下,SUV车型不仅在外观设计、智能配置、动力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底盘调校技术也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在舒适性调校方面,已经具备了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底盘作为汽车的核心结构之一,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而底盘调校则是将悬架系统、减震器、转向系统、轮胎等零部件进行系统性匹配和优化的过程,是整车性能调校中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对于SUV而言,由于其较高的车身重心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底盘调校不仅要兼顾舒适性,还要兼顾一定的操控性与通过性。
过去,国产SUV在底盘调校方面普遍被认为“偏硬”或“滤震不彻底”,乘坐舒适性不如合资品牌。但近年来,随着国内主机厂在底盘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研发能力的提升,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以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等主流自主品牌为代表,这些企业在底盘调校领域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甚至与欧洲知名底盘调校公司如英国的MIRA、德国的FEV、AVL等展开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盘调校体系。
以吉利星越L为例,该车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结构,并由中欧联合团队进行调校,在保留一定路感的同时,对细碎震动的过滤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整体舒适性表现接近主流合资SUV水平。而长安CS75 PLUS则在悬挂系统中加入了更多柔性连接件,并通过优化减震器阻尼曲线,使车辆在经过坑洼路段时车身起伏更平稳,乘坐舒适性得到显著改善。
底盘舒适性调校并非简单地将悬架调软即可实现,它需要在多个维度之间取得平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悬架刚度与减震器阻尼的匹配:悬架弹簧的刚度决定了车辆对颠簸的响应速度,而减震器的阻尼则影响震动的衰减速度。两者需要协同调校,才能实现“软而不晃、稳而不颠”的效果。
轮胎与轮毂组合的选择:轮胎的扁平比、胎壁厚度、胎面花纹等都会影响行驶中的舒适性。高扁平比轮胎通常具备更好的滤震效果,适合注重舒适性的SUV车型。
车身与底盘连接结构的优化:包括副车架、衬套、橡胶支座等部件的设计和布置,都会影响震动从底盘传递到车厢的路径和强度。优秀的衬套设计可以有效隔离震动,提升乘坐舒适性。
整车质量分布与重心控制:SUV车型普遍重心较高,容易在过弯或紧急变线时产生侧倾。通过优化整车质量分布,合理布置电池(尤其在新能源车型中)、油箱、备胎等部件,可以有效降低车身晃动感,提升乘坐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SUV开始采用电动平台。新能源SUV在底盘调校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
针对这些问题,国产新能源SUV品牌如比亚迪唐EV、蔚来ES6、小鹏G9等,纷纷在底盘调校上下足功夫,引入空气悬架、CDC连续阻尼控制系统等高端配置,并通过软件算法对驾驶模式进行智能调节,实现了在不同路况下的舒适性与操控性的动态平衡。
随着消费者对驾乘体验的要求日益提升,底盘舒适性调校将越来越成为国产SUV竞争的核心技术之一。未来,底盘调校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国产SUV在底盘舒适性调校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车型的舒适性表现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同级别合资产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国产SUV将在底盘调校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真正实现“好开又好坐”的产品体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