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汽车市场中,插电式混合动力SUV(PHEV)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型在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而相较于纯电动车,它又避免了续航焦虑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和城市通勤者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类车型。然而,在选购插电混动SUV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馈电油耗”——即电池电量耗尽后,车辆完全依靠燃油发动机驱动时的油耗表现。
插电混动SUV的核心在于其动力系统的双重来源:电动机+电池组与传统燃油发动机协同工作。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车辆优先使用电能驱动,实现零排放行驶;当电池电量下降至设定阈值(通常为20%-30%)后,车辆自动切换为燃油发动机驱动,此时电动机则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如提供额外动力、回收制动能量等。
馈电油耗正是衡量车辆在电量不足、完全依赖燃油驱动时的燃油经济性指标。这一数值对于实际使用中的油耗表现至关重要,因为很多用户在日常通勤中无法保证每次都充满电,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时,车辆很可能长时间处于馈电状态。
目前,国内对插电混动车型的油耗测试主要依据NEDC或WLTC工况标准。其中WLTC测试更贴近真实道路状况,因此近年来被广泛采用。不过,即便如此,测试数据与实际使用情况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以几款主流插电混动SUV为例: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品牌和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差异较大,这主要取决于动力系统的调校、发动机效率、整车重量以及驾驶习惯等因素。
动力系统架构
插电混动系统有串联、并联与串并联混合等多种形式。例如比亚迪DM-i采用的是以电驱为主的串并联结构,发动机更多用于发电而非直接驱动,因此在馈电状态下仍能保持较低油耗。而部分采用并联结构的车型,则在馈电状态下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油耗相对更高。
发动机热效率
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燃油利用率越高,油耗自然就越低。例如比亚迪DM-i系统搭载的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整车重量与风阻系数
插电混动SUV通常比同级别燃油车更重,电池组和电动机的加入增加了整车质量。同时,SUV车型本身风阻系数较高,这些因素都会对油耗产生影响。
驾驶习惯与路况
急加速、频繁刹车、频繁上下坡等都会显著增加油耗。此外,城市拥堵路况下的频繁启停也会让油耗上升。
在选购插电混动SUV时,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市场中,比亚迪、吉利、长城、理想等品牌在插电混动领域均有代表性车型。比亚迪凭借DM-i系统在油耗控制方面表现突出;吉利星越L Hi·P则通过三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高效节能;长城的柠檬DHT系统也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性;而理想则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虽然油耗略高,但在续航和驾乘体验上具有优势。
插电混动SUV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用车习惯。对于消费者而言,馈电油耗是衡量其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了解不同品牌与车型的技术特点、实际油耗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可以更理性地做出购车决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插电混动车型在馈电油耗控制方面还将有更大提升空间。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