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汽车市场中,混合动力车型因其兼顾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在轿车领域,混动技术的应用日益成熟,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自家的混合动力车型。然而,消费者在选择混动轿车时,除了关注油耗、续航、品牌等因素外,也十分关心车辆的驾驶平顺性,尤其是低速行驶时是否存在顿挫感。那么,混动轿车在实际驾驶中的平顺性如何?低速行驶时会不会出现顿挫?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要理解混动轿车的平顺性,首先需要了解其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混合动力汽车(HEV)通常采用内燃机与电动机协同工作的模式,常见的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其中,以丰田THS、本田i-MMD以及比亚迪DM-i为代表的混动系统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系统在低速行驶时通常由电动机单独驱动,或者由电动机与发动机协同工作。电动机的响应速度快、扭矩输出线性,理论上可以提供比传统燃油车更平顺的驾驶体验。然而,在发动机介入或动力切换过程中,如果系统调校不够完善,就可能出现顿挫感。
从实际驾驶体验来看,目前主流品牌的混动轿车在平顺性方面表现普遍较好。以丰田凯美瑞双擎、本田雅阁锐·混动、比亚迪秦PLUS DM-i等车型为例,它们在低速行驶时几乎完全由电动机驱动,动力输出非常线性,车辆起步和加速都显得非常顺畅。
丰田的THS系统采用行星齿轮结构,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的动力分配更为自然,过渡较为平滑;本田的i-MMD系统则在大多数工况下让电动机主导,发动机更多作为发电机使用,只有在高速巡航时才会直接驱动车轮,从而减少了动力切换带来的顿挫。
比亚迪DM-i系统则更偏向于电驱化设计,发动机主要在高效区间运行,大部分时间依靠电动机驱动,因此在城市道路低速行驶时,几乎感受不到传统燃油车那种因换挡或发动机介入带来的顿挫感。
尽管混动系统具备良好的平顺性潜力,但在某些特定工况下,仍可能出现轻微顿挫。这种顿挫通常出现在以下几个场景:
发动机介入时:当电池电量较低或车辆需要较大动力输出时,发动机会介入工作。如果系统调校不够细致,发动机启动瞬间可能会带来轻微的抖动或顿挫感。
动能回收与刹车切换时:在部分混动车型中,特别是在电动车模式下,动能回收系统会带来一定的拖拽感。当动能回收与传统刹车系统切换时,如果调校不理想,可能会产生轻微顿挫。
低速频繁启停:在拥堵路况下,车辆频繁启停,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切换频繁,如果系统逻辑不够智能,也可能导致顿挫感的出现。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品牌在这些方面的优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本田和丰田的混动系统在发动机介入时已经非常平顺,几乎察觉不到;比亚迪DM-i系统通过优化电控逻辑,使得动力切换更加自然。
丰田的混动系统以稳定性和可靠性著称,其THS系统采用行星齿轮结构,使得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的动力输出更加线性。在低速行驶时,车辆主要依靠电动机驱动,动力输出平顺,发动机介入时也几乎没有顿挫感。整体表现非常均衡,适合注重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消费者。
本田的i-MMD系统在结构上更为简洁,电动机主导驱动,发动机更多作为发电使用。这种设计使得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几乎完全依靠电动机,动力响应快,平顺性非常好。发动机介入时虽然略有感知,但整体控制得当,顿挫感极小。
比亚迪DM-i系统主打“以电为主”的理念,车辆在大多数城市工况下都处于纯电或电驱为主的状态。动力输出非常线性,低速行驶时几乎无顿挫。即便在发动机介入时,也通过智能电控系统实现较为平滑的动力切换。整体驾驶感受接近纯电动车,适合城市通勤用户。
日产的e-POWER系统完全由电动机驱动,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使用。这种结构使得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完全依靠电动机,动力输出极为平顺,几乎没有任何顿挫感。驾驶体验更接近纯电动车,适合追求极致平顺性的用户。
综合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混动轿车在平顺性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在低速行驶工况下,电动机的介入使得车辆起步和加速都非常顺畅。虽然在发动机介入、动能回收切换等特定场景下可能会出现轻微顿挫,但这种现象已经大大减少,甚至在多数车型中已难以察觉。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混动轿车时,可以重点关注品牌的技术成熟度和系统调校水平。丰田、本田、比亚迪、日产等主流品牌在混动技术方面都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其车型在平顺性方面表现普遍优秀。如果您对驾驶舒适性有较高要求,同时又希望兼顾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那么选择一台成熟的混动轿车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