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智能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科学、高效地验证和评估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其中,智能驾驶测试场地的选择与测试标准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技术研发的质量与进度。因此,封闭道路与开放道路的测试场景各有特点,而统一规范的测试标准则是推动技术落地的关键。
封闭道路测试是智能驾驶系统研发初期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类测试通常在专门建设的试验场进行,例如国内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北京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等。这些场地具备多样化的道路结构和交通环境模拟能力,如十字路口、匝道、隧道、雨雾模拟设备等,能够复现多种复杂交通场景。
其优势在于安全性高、可控性强、可重复性好。研发团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对车辆感知、决策、控制等模块进行反复测试,确保基础功能稳定可靠。此外,封闭测试便于数据采集与分析,有助于快速定位问题并优化算法。
然而,封闭道路测试也有局限。由于场景设置相对固定,难以完全覆盖真实道路中的“长尾问题”,即那些发生概率低但对系统挑战极大的极端情况。因此,仅依赖封闭测试无法全面评估自动驾驶系统的实际表现。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自动驾驶车辆需要进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即在真实城市或高速公路上进行路测。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验证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真实交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开放道路测试的优势在于场景丰富、信息量大、贴近用户需求。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中,自动驾驶车辆会遇到行人横穿、非机动车混行、交通拥堵、天气变化等多种变量,这对系统的感知融合、路径规划及行为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开放道路测试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安全风险,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若系统判断失误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其次是法规限制,不同地区对自动驾驶测试的管理政策不一,需取得相应许可才能上路;再次是数据获取难度大,真实路况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持。
为了降低风险,许多城市设立了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域,并配套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限定测试时段、配备安全员、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等,以保障公众安全。
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道路测试,都离不开一套科学、统一、可执行的测试标准。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组织和机构在制定智能驾驶测试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SAE International、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SAC)等。
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测试主体责任、申请流程、事故处理机制等内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测试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技术进步不断迭代。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测试标准也将更加智能化、动态化,逐步向“场景驱动”转变。
智能驾驶测试是一项系统工程,封闭道路与开放道路测试相辅相成,分别承担着验证基础功能与检验实际表现的任务。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测试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技术可靠性,也为政策监管、产业协同提供了依据。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试体系,才能真正推动智能驾驶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实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落地。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