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从最初的辅助驾驶到如今的L4级自动驾驶试验,智能驾驶功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那么,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智能驾驶功能有哪些?它们的核心配置和实用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为您一一盘点。
根据国际通用的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智能驾驶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其中,L0为完全人工驾驶,L5为完全自动驾驶。目前大多数量产车处于L1至L2+阶段,部分高端车型已实现L3级功能。
要实现智能驾驶,车辆必须配备一系列核心硬件系统:
自适应巡航是最早普及的L1级功能之一,它通过雷达或摄像头检测前方车辆距离,并自动调整车速以保持安全间距。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时,可以显著减轻驾驶员负担。
该功能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在车辆无意识偏离车道时进行纠正,通常会先发出警告,随后轻微干预方向盘。对于长途驾驶而言,这一功能非常实用。
AEB能够在检测到前方突发障碍物时主动刹车,避免或减轻碰撞伤害。这是提升行车安全的关键功能之一,已在许多国家被纳入新车安全评价体系。
变道辅助通过后视雷达监测盲区,在驾驶员打转向灯准备变道时,若后方有来车则会发出警示。部分高级系统还支持自动完成变道操作。
自动泊车系统可识别路边停车位,并自动完成转向、刹车等操作,驾驶员只需控制车速即可完成停车。一些车型还支持遥控泊车,进一步提升了便利性。
这类功能属于L2+级别,结合导航系统与多传感器融合,在高速公路上可实现自动进出匝道、变换车道、超车等操作。例如蔚来的NAD、小鹏的NGP、特斯拉的FSD等均为代表产品。
相比高速场景,城市路况更为复杂。城市NOA需要更强的感知能力和更复杂的决策逻辑,目前已在部分城市试点落地,如百度Apollo、华为ADS 2.0等系统表现较为突出。
在城市拥堵路况中,红绿灯识别系统可通过视觉识别交通信号灯状态,并配合自动启停功能实现车辆自动起步与刹停,极大缓解了频繁踩踏板的疲劳感。
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车辆自动驶出车位或驶向指定位置,适用于狭窄车库、雨天接车等特殊场景,增强了用车体验的科技感。
部分智能驾驶系统具备行车记录功能,不仅能记录前方视频,还能对驾驶员行为(如分心、疲劳)进行实时监控,并发出提醒,保障行车安全。
尽管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真正实现L4级以上自动驾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V2X(车路协同)等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解决。
智能驾驶正从“辅助工具”逐步向“出行伙伴”转变。从基础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到进阶的城市NOA、自动泊车,再到未来的全场景自动驾驶,每一项功能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这些功能的实际作用与适用场景,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车型,同时也能更安全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未来已来,智能驾驶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Copyright © 2022-2025